1.在“融”字上下功夫。深化民族团结“创建+教育培训”品牌,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民族团结工作与教育培训深度融合,不断拓展品牌内涵,开发打造相关专题课程,创新教学方式,运用讲授、案例、研讨、影视等多种方式,多角度多方位调动党员干部参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工作的积极性。深入实施名师打造工程,根据教师所长,培养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知识教学宣讲名师名家,充分发挥党校在理论教学中的引导者、教育者作用,打通了各族干部群众教育培训的“最后一公里”。
2.在“学”字上做表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石榴籽”工程为抓手,积极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学习阵地,结合中央党校“网上党校”、学习强国APP、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强化“线上学习”力度,引导教职工研读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经典著作,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当先锋、做表率,感召群众、引领风尚。
3. 在“引”字上树标杆。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发挥党建在民族团结工作中的引领和保障作用。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纳入我校党建工作总体部署,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创新“党建+民族团结”载体,不断把党员培育成传承民族文化的主心骨。引导教职工和学员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开展民族团结志愿服务活动,使党支部在创建工作中起到争当表率、树立标杆、做好示范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