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健全机构,管理组织运行有力。推动实施“路长+段长”包保机制(即镇主要领导包全程、驻村领导及村(社区)干部包辖区路段的工作机制),竹下路明确6名路长和段长。强化路长制工作办公室(交管站)运行机制,安排专兼工作人员2名,依托农村道路“两站两员”机制,落实竹下路日常管理人员5名。强化巡护责任,用好“智慧路长”“全栈智能交通”等APP,完善巡路台账,累计巡路240余次。
(二)强化投入,管理经费投入有力。推进农村道路养护投入责任落实。近年来,镇村两级通过上级下达道路养护及水毁道路恢复等专项资金、村级公共运行维护资金,累计投入竹下路等道路养护、抢通保通、排危除险等资金30余万元。着力推进竹下路绿化美化工程,投入资金4万余元打造建峰入口、青峰社区场镇入口节点,道路品质明显提升。
(三)统筹联动,管理队伍执法有力。协同县道路交通综合执法中队、竹园交警中队强力打击道路违法违规行为。发动群众监督,常态化开展“随手拍”违法违规行动,实现精准、全时、全域执法。年初以来,执法部门累计处理货车抛洒、超载、道路保护区建房等问题8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