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家园、青秀之川,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川陕甘结合部,行政区域面积3216平方公里,辖12镇8乡(2个回族乡)178个行政村(社区),户籍总人口215833人(2024年末)。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国国家旅游最佳生态旅游目的地、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天府旅游名县、首批四川省乡村运输“金通工程”样板县、“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首批四川省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中国名茶之乡、中国食用菌之乡。202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72.02亿元,增长8.7%,居全市第1,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全市3.7、3、2.3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8.4%,居全市第1,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全市22.6、21.8、16.1个百分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3.8%,居全市第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2%,居全市第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4%,居全市第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1%;全年接待游客142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实现163亿元。
青川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自有文字记载,有3086年历史。公元前201年(西汉高帝六年),置白水关,建白水县,是“得陇望蜀”第一县,距今有2221年建城史,因“山青秀、水清美”于唐天宝元年更名为“青川”。青川有着光辉灿烂的熊猫文化、贡茶文化、木牍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和民俗文化,中原文化和巴蜀文化在此交融。青川战国木牍、吕不韦铜戈,一文一武两件国家一级文物,见证了青川的文脉与乡愁。川北薅草锣鼓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境内有著名白水关、摩天岭关、北雄关、明月关等关隘。四条古蜀道有两条金牛道、阴平道都在青川境内。
青川生态优良,山清水秀。全县森林覆盖率74.01%,常年空气优良天数98%以上,主要河流水质全部达到Ⅱ类标准(白龙湖水质长期Ⅰ类),是嘉陵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是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绿尾虹雉等24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豹猫、斑羚等94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内的1091种动物和银杏、珙桐等5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在内的3100种植物共4169种动植物的生命家园。青川是大熊猫国家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大熊猫种群数量信息收集54只,先后有10只大熊猫作为友好使者旅居世界各地。其中最著名的吉尼斯纪录保持者,世界最长寿大熊猫、旅居香港海洋公园的熊猫佳佳;为了世界和平、打开中美交往大门的使者,1972年旅居美国华盛顿公园的玲玲,均出生在青川。
青川资源富集,潜力巨大。有世界级旅游资源唐家河(入选IUCN最佳保护绿色名录)、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1个、国家地质公园1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4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3个,与都江堰市、峨眉山市一同创建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有名优茶叶、绿色山珍、道地药材、木本油料、生态养殖等5大特色优势产业,有青川黑木耳、青川天麻、青川竹荪、七佛贡茶、白龙湖银鱼、青竹江娃娃鱼、唐家河蜂蜜等7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青川县矿产资源富集,是四川省矿产资源优势县之一,已初步探明有储量矿32种130处,其中硅矿、锰矿、花岗石资源储量丰富。石英砂岩矿探明储量20000万吨,远景储量超过10亿吨;脉石英资源储量600万吨,锰矿储量1000万吨。白龙江和青竹江横贯全境,全县多年平均地表水总径流量87.99亿立方米,平均降水总量31.27亿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