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好汛后“环境关”。以汛后环境卫生整治为抓手,出动干部职工300余人次,开展街道清淤工作;并分发消毒液到15个村(社区),重点对汛期漫水河道、建筑等进行消毒。形成清淤+消杀立体矩阵,有效改善汛后环境卫生。
二、顺畅汛后“交通关”。汛后持续开展隐患排查,重点对漫水桥、河堤沿线及隐患点等开展隐患排查,完善警示标志标牌30余处,完善救生设施10余个,在全镇河道入口处新增警示标语80余处。顺畅漫水桥24座,为汛后复工复产打下坚实基础。
三、打通汛后“赔付关”。汛期受灾受损农作物,在前期勘验受灾情况后,按照相应标准开展赔付。其中,可获得顶格赔付面积1257亩,挽回一半农作物受灾损失。(竹园镇 黄琦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