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落实“村村清”,兜牢民生底线。组织镇民政办、残联及村社干部对全镇380名残疾人开展“拉网式”排查,重点核查曙光村等3个偏远村政策落实情况,在村卫生室、村部设立10个代办点,实现补贴申领不出村。今年以来累计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护理补贴10.2万元,惠及9村1社区残疾人家庭247户,其中为行动不便的36人提供上门认证服务。建立“镇包村干部+村文书”双重核查机制,每月抽查2个村的补贴发放台账,确保政策精准覆盖。
二、就业帮扶“户户通”,增强造血功能。依托镇域内木材加工厂、藤编作坊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由镇人社中心牵头开展“订单式”培训。在跃进村开设藤编技能夜校,组织42名残疾人分3批次参加培训;联合胜利村木材加工点开发原料分拣、成品包装等适配岗位,实现“培训即上岗”。目前全镇建成残疾人就业示范点2处,带动50人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月增收达3800元,其中凉华村张大姐通过藤编订单,月收入突破4200元。
三、康复服务“人人档”,提升生活质量。构建“镇卫生院+村医+家庭”三级康复网络,为90名残疾人建立动态健康档案,其中针对脑瘫儿童、偏瘫患者等特殊群体制定“一人一策”康复计划。组织镇卫生院医生每月下沉村卫生室坐诊,累计开展康复评估31次;培训村医掌握基础理疗技术,为24名肢体残疾人提供每周3次的居家按摩服务。今年以来发放轮椅、助行器等辅助器具18件,改造学房村等6户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切实提升生活便利度。